青年之声(第四季)第二讲丨宋登安:《安徽俗话报》歌诗与晚清“诗界革命”

发布者:beat365官方网站2发布时间:2024-02-13浏览次数:10

2024年1月29日,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宋登安老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安徽俗话报》歌诗与晚清‘诗界革命’的学术讲座,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国昌老师主持讲座,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艺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宋老师首先阐述了选题缘起和意义,以《安徽俗话报》刊载的诗歌为切入点研究文白转型视域下的歌诗与晚清“诗界革命”,考察语词革新带来的变化。随后,宋老师分别介绍了《安徽俗话报》、语词革新与诗界革命,并分享了其关于研究方法的点滴思考。

宋老师在“诗界革命”提出的“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的范畴下详细论述了《安徽俗话报》上刊载的诗歌中出现的俗语与“俗曲新唱”、新名词和外来语现象。其中,《安徽俗话报》上的新诗,运用新名词国家地理类居多,体现了传统天下观念的瓦解,表明中国人开始具有更广阔的地理视野和世界性的眼光。诗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是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的。诗歌的口语化、通俗化及杂言化,无不印证着诗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紧密联系。

其次,宋老师对清末民初、晚清诗歌研究观点的提出,向同学们展示了有力的史料证明和逻辑清晰的理论论据。他以《安徽俗话报》作为研究对象,其受众主要为中层及底层人民,语体以通俗的白话、俗话演绎实事,演国家大事,其中对国外事件的描写也占了较大篇幅。《安徽俗话报》创刊于1904年,停刊于1905年,这期间正好和日俄战争的爆发与结束相对应。通过对日俄战争的报道,日本国民奋起抵抗保卫自己的国家,其来源于民族国家主义的尚武精神,引起了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对中国魂的思考,以此事件启蒙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和国民,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意识。



宋老师还提出了关于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主要围绕交叉学科的活力与难度问题展开。他提出,同学们可以尝试从语法层面分析诗歌。在分析诗歌的音韵格律时,如果遇到古今音发音不同的问题,可以积极借鉴语言学等领域现有的优秀研究成果。

讲座最后,郭老师作了精彩的总结和点评。他谈到,晚清到明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中国新旧文学的重要转型阶段,文学发展必然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当下的文学研究不再是纯粹性的审美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同学们要学习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本次讲座宋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诗歌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诗歌形态——歌诗。整场讲座思路清晰,学术氛围浓厚,宋老师援引中外经典文本,为beat365官方网站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诗”学术盛宴。